原载于社群杂志《方圆》2024年7月刊。发布于2024年7月28日。
现在是——七月!这是下半年的第一个月,同时也是北半球炎热最盛的月份(之一)。当我在屏幕上敲下这行字时,7月15日,我刚刷到一篇关于“入伏”的新闻。据说,今年的伏期长达40天,自本月15日开始,直到8月23日结束。“三伏”是一年中天气最炎热的时节,若再有潮湿的buff加成,这种酷暑还会更上一层楼。比如,7月13日,准备出门的单项式看到外面在下雨,本来还在感慨终于下雨了,结果没想到是在下开水,直接打消了出门的想法。
现在的高温,虽然多多少少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,但是,这并不意味着古代就没有这样的酷暑天气。在著名封建礼教古籍《二十四孝》中就有关于“对抗高温”的故事,可见高温在古时也较为常见。好在现代人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降温工具,我们才不至于丢下正常生活,像古人一样寻找山洞避暑。
在各种各样的消暑方法中,吃雪糕当属历史最悠久的。早在先秦时期,王室中就有专职采冰和负责保存冰块的职位。到了经济社会活跃的宋代,民间的采冰储冰业已经相当发达,并且,当时人们的冷食种类之丰富也超乎我们想象——刨冰、冰淇淋、冰镇西瓜和冰镇酒之类随处可见,并且价格也是平民阶层所消费得起的。可以说,在制作冷食这方面上,宋代人与现代人只有着食品添加剂上的差别。不过,我想,如果谁带一些现代食品工业的神奇产物回到宋代,他们高低也能给你整点未曾设想的新口味。
话说回来,现代人对冷食的需求更是有增无减。举个极端点的例子,冬天在东北吃冰棍竟成了一种地方特色。这显然超出了冰棍避暑的本来功能,主打一个以毒攻毒。不幸的是,我住在华北,这里的夏季正午高温33度以上实属常态,超过35度的日子也不鲜见。所以,在夏季我一般非必要不出门,躲在自己的空调小屋里与床融为一体,再随手拆开一根喜欢的巧克力味雪糕,刷刷视频打打游戏,舒服极了。
空调抬抬手就能打开,但是雪糕却是不能凭空变出来的。我家小区门口就有一家冷食批发,当然也可零售。但是这却令我陷入了两难境地——叫外卖则心疼配送费,而下楼自取则免不了被烈日炙烤一顿。所以,每次雪糕库存将要见底时,我都会在“去”或“不去”之间选择“或”,免不了挣扎一番。标题的故事就发生在时。我在和一位同学聊天时提到了我的纠结,结果那位同学表示自己家里购置了一小型冰箱,专门用来存放大量雪糕,这样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。听了同学的建议,我立马打开了购物软件,然后就看到了两三百元的报价……好嘛,好像又要在“买”或“不买”之间选择“或”了。
最后,如你所见,我们换装了2024版的《方圆》版面。在今年的改版中,我们把重心放在了封面和莉亚笔记栏目。其中,封面样式的灵感来源于拾光文创的初芸纸期刊系列笔记本,而莉亚笔记的版式则主要参考了锤服的《锤子月刊》。总之,感谢我们的版式Aunst制作了这套版面,希望大家喜欢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