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载于社群杂志《方圆》2023年9月刊。发布于2023年9月16日。

我的高中地理老师告诉我,全世界四季最分明的地方就在我的脚下——华北平原。世界上其它的地方大都是全年一季或夏冬相连,春秋两季对这些地方的人们来说是闪闪发光的奢侈品。在华北平原,春夏秋冬四季守诺更替,从不弃义。这是世界送给这片土地上人们的最好的礼物。
秋天分为三候:“一候凉风至,二候白露生,三候寒蝉鸣。”秋季充当着夏冬之间的过渡角色,与前后平缓相接,却又自成一候,不失本来特色。我认为这是秋区别于其它季节的独特韵味。我们人类身处循序渐进的季节更替中,而我们从祖先那里继承过来的,对季节的感知力,却在不断下降。直到九月甚至十月,大多数人才会察觉到世界的变化——火红的树叶铺满道路,火热的太阳日渐远离,我们才会顿然醒悟:秋天来了啊。
季节变换是连续的,而人们对季节的感知却是离散的。地理学家将世界上的所有自然景观都整理起来,归纳为十三个大类。而普通人大多只能感知森林、草原和沙漠的区别。草原和沙漠之间肯定不会有一条明晰的界限,以示井水不犯河水。我们无法划分得如此细致,只能以“过渡带”一以概之。于是,“过渡带”便成为了人类离散视角下的盲区,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。
然而,离散视角也并非坏事。因为季节结束开始之时,常与人生中一个阶段的起止相挂钩,许多时间也因此被打上了季节的标签。每当我们回忆某件事时,总要在开头加上一句“那年春/夏/秋/冬天”,下面的故事才被赋予了合理性,得以贯连起来。对季节的感知离散化,是我们从村庄走向城市的必要舍弃。
终于,我们乘着秋风,抓着夏天的尾巴,来给这个盛夏的故事画上一个句号。

“出门一步,即成旅人。”与谢芜村的俳句这样描写季节更替时的感受。来自夏季的旅人迷失在狭长隧道中,前面是光明,后面也是光明。未来已来,过去未去,旅人现在已经完全理解了这句话。世界仍在转动,表针仍在运行,时间催促着旅人前行。直到穿过耀眼的幕布,旅人重新睁开眼睛,才发现——原来这里是秋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