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发布于社群杂志《方圆》2025年4月刊。发布于2025年4月22日。
封图于2025年2月22日拍摄于安徽省淮北市淮北站。
在2025年,双层火车已变成了一个历史符号,隐逝在了90年代的时代洪流之中。但在今年春运,全国仍有三列双层火车在运行。除在丽江—大理间运行的Y761/2次旅游列车外,由双层列车担当的常规旅客列车仅有两列——分别是西安局在重庆西—宝鸡间开行的K1001/2/3/4次列车,和上海局在合肥、淮北、芜湖、连云港东间开行的K8411/2/3/4/7/8次列车。这两列车构成了“西有忒色,东有湖蓝”的格局。
这两列车都由S25K型车底担当,并且都只在高峰期才出来拉客。可能正是这样“一天打鱼,六天晒网”的运行频次,才使这两列车暂时没有重蹈其它双层列车的覆辙,免于超龄报废。前者车体要更新一点,在24年夏天刚刚跑满240万公里,进行了A5修,并且是满编状态。而后者湖蓝双层车体旧了些,生产于1995年,上次A5修是在20年秋天。列车目前欠编餐车和软座车,双层车体仅剩9节硬座车。并且,有传言说湖蓝双层将在结束今年春运的运行后退役,今年春运可能是湖蓝双层火车运行的最后一年了。于是,在今年2月22日,我专程来到淮水之北,抢救性运转这趟管内双层快速列车。
沿着徐兰高铁来到萧县北站,在此转上萧淮联络线南下四十公里——在2025年春运的最后一天,我来到了淮北站,运转淮北开往芜湖的K8417次列车。
时间尚早,湖蓝双层的前序车次合肥—淮北K8418次尚未到站。刚在G7777次列车上见到淮北北叠词词后的我,下车后先在车站旁的碧乐城商场逛了逛。估摸着时间差不多了,我走上淮北站东侧的长山路桥,准备一睹湖蓝双层列车的全貌。
长山路桥是淮北城区唯一一座上跨符夹铁路的公路桥,而且紧挨着淮北站,在这里可以清晰地看到淮北站站内的状况。从地图上看,在淮北城区的符夹铁路像是一个竖过来的、斜斜的“之”字形。铁路从符离集·宿州方向自南向北延伸过来,在淮北城区里先是拐了个弯,走向变成了东偏北方向,接着又向北偏,走向变成了往东北方向,继续向萧县·夹河寨方向延去。淮北站就建在第二个弯道的弧线处,因此淮北站也是罕见的有着弧形站台的火车站。
走到长山路桥的弧线顶端,淮北站和它的弧形站台尽收眼底。在1站台停靠的是我刚乘坐的G7777次列车,当天由CRH380BL-3735担当。在不远处的3站台,停靠的就是我将要乘坐的湖蓝双层列车。当我来到桥上时,已经有几位铁路爱好者端着长枪短炮占据好有利地形了,还有一位拿着一台手台,手台里正播放着铁路联控的声音。我看到这列车刚结束摘挂作业,铁路工作人员正举着信号旗,目送着本务DF11型内燃机车缓缓从长山路桥下方穿过。我找了个合适的位置,隔着铁路防护栏,举起手机拍下了湖蓝双层列车停在站台里的样子。
我拍摄的位置靠近列车的小号端。1车是编号为998842的KD25K空调发电车,2~10车是九节SYZ25K双层硬座车,11车是作为宿营车的编号为060519的YW25G硬卧车。在以前,湖蓝双层还挂有几节SRZ25K双层软座车,但它们已于去年结束运营后超龄报废。也正因如此,虽然K8411/2/3/4/7/8交路上有三列车在运行,但区分哪一列车是湖蓝双层却变得简单了一些——有软座票售卖的是普通单层列车,而仅有硬座票售卖的则一定是湖蓝双层列车了。不过,这交路上的普通单层列车也并不普通:我在今年2月初前往扬州的途中,曾在宿州站与这交路上的普通单层列车有过一面之缘,现在只记得当时的车体是最高时速160千米的25T型车。而且,这列车的软座席位是以“软卧代软座”形式售卖的——用25T型车跑最高时速120千米的K字头列车、软卧代软座,也算是难得一见的奇景了。
淮北站进站是不需要刷身份证的,我经过安检后直接就来到了候车区。K8417次列车当天在淮北站二楼候车室检票。我乘手扶电梯上楼,才走到一半,就看到扶梯出口处乌压压聚集了很多人。起初我还在疑惑发生了什么事,来到二楼才发现,原来这么多人都是准备乘坐这趟车的——等待检票的队伍从检票口处往后延伸,遇到栏杆后队伍向左右两侧散开,一直排到左右两侧的楼梯口,目测约有四五百人在等待检票。
列车很快就开检了。我刷过身份证,跟着人群穿过天桥走到站台上,直接就看到了停靠在这里的湖蓝双层列车。我难掩内心的兴奋之情,举起手机在站台上拍摄起来。站台上的旅客越来越多了,我朝着我的车厢走去,途中不时听到其他旅客的惊喜赞叹:在普速铁路千篇一律的绿色车体之外,竟有这样一列刷着漂亮湖蓝色车漆的双层列车,实在是旅途中的意外之喜。
走进车厢,迎面看到的就是一架楼梯,连接着上层与下层。有的旅客是第一次坐双层列车,还在困惑自己的座位是在上层还是下层,经他人提示才知道,原来车票上座位号前已标注好“上”或“下”字样了。我跟着人流在车厢里挪动着脚步,看到车内不少旅客都是像我一样专程来体验这趟湖蓝双层的:有的胸前挂着相机和手台,一望便知;有的聚在一起谈论着,听到谈论内容才知道。在他们之外,大多数旅客是普通的旅客,有趁周末出游的情侣,也有背着包外出务工的工人。但不管对谁来说,在2025年能坐上这样一列火车,一定会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经历。
列车开动了,我的座位在下层靠窗处。在这里从窗户往外看,视线几乎与站台齐平,颇有种向外窥视的神秘感觉。火车开动后,因为角速度的关系,在下层看起来会感觉速度更快了,会有种“贴地飞行”的刺激感。而在上层,视角比平时更高,在与对向列车交会时甚至可以看到对方的车顶,也是一种很独特的视觉体验。更特殊的是,车厢两端各有一排中层座位,并且是单人单座,还配有一个单独的窗户和小桌板。这个座位比普通的座位更宽敞一点,坐起来更舒服一些。有的博主把这个座位称为“社恐专座”,但我当天乘坐这趟车时,车上人比较多,车厢连接处和中层区域站了许多人,而上下层区域反而人比较少。社恐人士倘若于此时坐在此座上,内心的不安恐怕只增不减了。
列车广播说本车的列车长办公席设在10车,但实际上是在6车。后来我在9车和10车连接处找列车员搭话时,就碰到有一名旅客询问办公席在哪,得到在6车的答复后,这名旅客一脸困惑的说“广播说是在10车”,列车员看起来也是多见少怪:“是吗,那我回头给他说说去”。“花生瓜子火腿肠”在这列车上也没有缺席,但由于双层车厢需要频繁上下台阶,因此小推车在这趟车上肯定是失去用武之地了,取而代之的是售货篮——售货员提着一个装满各种食物饮料的篮子,在车内一边走一边叫卖,也算是很复古了。
列车驶上符离集大桥,这是一个大弯道,观察视角颇佳,是符夹铁路上的一个绝佳拍摄位置。当天附近的山头上就聚集了许多人拍摄这趟车,有的人在拍完车以后直接打车前往宿州站,刚好能赶上这趟车,但我与湖蓝双层的交集则到此为止了。我将在宿州站下车,然后换乘其它列车返回。
当天是阴天,天空有些雾蒙蒙的,但湖蓝双层在灰灰的冬日薄雾中反而更加显眼。列车驶下大桥,并入京沪铁路。我站在车厢连接处附近,感受着列车经过道岔群时的晃动与磕撞。我入了迷,直到列车员在车内喊“宿州站到了啊,宿州”,我才猛然回过神抬头来,宿州到了。
湖蓝双层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沪宁线上的“先行号”列车。1996年4月1日,“先行号”列车首发运行,在303公里的铁路上仅需运行2小时48分,跑出了“沪宁第一速”。“先行号”列车的开行被《上海铁道报》于当年4月4日的头版报道,被称为“中国铁道一项万众瞩目的工程”。现在的湖蓝双层车体就是为当时的“先行号”列车而制造的。
在经过了30年的风雨后,这列列车即将随同时期的双层列车一道,走进历史之中。在车上,我问列车员,这列车还能运行多久,但列车员说他也不清楚。后来我翻看媒体报道时,看到了钱江晚报微信公众号的一篇文章,里面提到,2月24日潮新闻记者向铁路部门求证了这列车退役消息真实与否,铁路部门的回应是“等连云港这一趟走完,会把这个车送回库里,其中几节老化严重的车厢,可能会拆下来,其他功能良好的车厢会重新编组成列,待需要时再启用。”也许在明年,这一缕湖蓝仍会奔驰在淮河南北的平原上,但属于双层列车的那个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。
林七湖 二〇二五年四月十六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