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发布于社群杂志《方圆》2025年1-2月刊。发布于2025年2月28日。
封图于2025年2月10日拍摄于江苏省扬州市大明寺。

我穿行于将至与未至之冬之间,从一个片场奔赴到另一个片场,跟着既定的计划行走着。脚下是路,我并不需要引航,目标在前方的前方——心中的声音在身侧回荡。于是我迈开脚步,沿着道路的道路,匆匆解开每个片场的谜题,又匆匆奔向下一个片场。心中的声音在身侧回荡:迷失是个伪命题——因为我此刻就在道路之上,我只需沿着道路前进,一切都会在前方的前方等待着我。
我发现即使脚下有路,前行有时也会异常艰难。快乐而轻松的情感一闪而过,痛苦而折磨的回忆却烙下疤痕。有时我会遇到困难的谜题,杂乱的思绪与心中的时钟相互博弈,即使铃声响起时仍未解开谜题,一种无形的推力也会拽着我沿着道路前进。我无法拒绝,这也是道路的道路的一部分。我埋头看着脚下的路,静静而又匆匆地走着,将遗憾与伤痕深深埋在心底,再也不会试图回想。
突然,我在寒冬深处抬起头,发现了很多未曾见过的世界。我向后看,我发现我已经走过了多么长的道路,这些足迹和谜题串在一起构成了现在的我。我向前看,我发现原来道路不止一条,而是通向许许多多的可能,而每一个片场都会将我引向不同的岔路。心中的声音在身侧回荡:向左迈出一步。于是我向左迈出一步,离开了一直行走的道路。
我穿行于将至与未至之冬之间,世界平静得似乎没有波澜。我发现我正在奔驰的列车上,玻璃隔开了黑夜的田野和喧闹的车厢。我坐在我的座位上,身旁是来自连云港的阿姨和她的孩子,对面是回兰州老家过年的港口工人。我发现车厢里坐满了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,他们每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故事,都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和谜题。我跨出了道路一步,用旁观者的视角重新观察这个世界。
我踏上了小说中“江城”的土地,以局外人的视角重新探查这座城市。原来在喧闹奢靡的霓虹灯下。也有人在赶着凌晨五点的地铁。我逆着他们行走,想尽可能多的记住他们的面孔。我发现这很困难,因为他们的面孔平平无奇,毫无特点,就像我们每个普通人的面孔的样子。
我站在光谷广场的中心,感受着周遭车流的涌动。我发现我正身处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前夜,看到人工智能技术大爆炸的引线已经燃起,火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笼盖每座大楼。我发现我原来也只是个普通人,于是心中的声音再次在身侧回荡起来:该走了。
我穿行于将至与未至之冬之间,从一个片场奔赴另一个片场,引领着自己行走着。我知道我脚下的道路通往何方,我知道我的目标究竟在何方。我不再跟随无意义的道路的道路,我有选择自己脚下道路的权利。我相信我选择的道路的意义,无论这条道路是否有先人走过,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——因为我相信我会在这条道路上留下痕迹,世界会因为我留下的痕迹变好一点点。

林七湖于2025年除夕夜